【棚改第一线】月川社区居委会前任书记林世耀率先垂范主动要求丈量自家房屋推动棚改
【棚改第一线】
月川社区居委会前任书记林世耀率先垂范
主动要求丈量自家房屋推动棚改2016-07-14 07:54:30
7月13日,林世耀(左一)在家里与月川棚改工作组人员交谈。 本报记者 翁叶俊 摄
7月13日,工作人员对林世耀家进行房屋丈量。 本报记者 翁叶俊 摄
本报讯(记者 杨洋 )月川棚改,呈如火如荼之势。7月12日,月川社区5栋违建被拆除,这是月川推进棚改以来的第一次拆违行动。7月13日,为助力月川棚改,月川社区居委会前任书记林世耀主动要求丈量自家房屋,愿意签约意向书,率先垂范带动亲朋好友以及月川原籍村民支持棚改。林世耀是月川社区第一个愿意丈量房屋的原籍村民。
7月13日早上8时,月川村中人声鼎沸、熙熙攘攘。记者走进月川村中,抬头仰望,空中电线密如蛛网。行走途中,无一处绿茵,临街密密匝匝的商铺,此外就是嘈杂刺耳的电瓶车鸣笛声、低音喇叭广播声混杂,身处其中,心中涌出莫名的烦躁。
走进林世耀家中,犹如在喧闹的城中村中觅得的一处“世外桃源”。门口绿树环绕、一株枝繁叶茂的人参果树显示着房子的年岁,绿油油的水瓜、地瓜叶以及满墙的藤蔓植被绿意逼人,绿色让房子显得生机勃勃。
吉阳区委常委冯武告诉记者,林世耀家的小洋楼于2000年建造。2004年,林世耀才上任月川社区居委会书记一职。他带队前往林世耀家中丈量时发现,小洋楼处处透着雅致与格调。经了解,房子是找设计院的专业人员设计,装修十分有讲究,许多的家具都是花梨木打造, 价值不菲。这样一处黄金地段的小洋楼,要是一般人肯定不愿意搬。可是,林世耀却主动要求丈量房屋,并愿意搬迁。林世耀的行为在月川社区瞬间炸开了锅,也给月川棚改注入了强劲动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冯武说,月川曾经的发展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月川社区的荣誉墙上,挂着月川10多年来续写的辉煌,因为有了林世耀的引领,才让月川的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愈加坚挺。如今已离任的林世耀,依然用信念的力量,继续鼓舞着基层党组织、关照着月川未来的发展。
听说林世耀主动要求丈量自家房屋,有人上门劝说、也有人背后议论,还有些长辈希望林世耀慎重考虑。可是,再多的软磨硬泡都动摇不了林世耀的决心。这一次,林世耀不仅自己动了真格,还劝说亲朋好友、街坊邻里主动搬迁……
“如今的月川,鳞次栉比的高楼似密密麻麻的‘马蜂窝’,6万多人扎堆居住。村里道路窄小、拥挤,出入不便,且外来人口众多,管理混乱,环境卫生脏乱差,治安事件频发,安全隐患重重……月川棚户区改造已经箭在弦上。” 林世耀告诉记者,棚改是惠及月川的长久之计。月川近十多年的发展,让许多村民发家致富,创造了 “月川模式”。他相信,棚改后的月川,会继续创造辉煌,续写“月川模式”的传奇。
林世耀说,随着城市的发展,月川居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最高的一个月收入6到7万,最低的每月收入也有几千元至近万元。可是,村民的钱袋子鼓了,生活环境却越来越糟糕。偌大的一个社区,几乎找不到片片绿茵。现在许多村民买了私家车,下班回家,不是受没有停车位之苦,就是受“城中村”水泄不通之困,只得将私家车停放在月川停车场,再徒步回家。月川改造后,有绿化、有健身设施、有老年服务中心、有学校、有超市等,居住环境改善、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品位提升,定会成为月川居民的宜居之地。现在许多月川村民担忧棚改,主要是考虑到未来的收入问题。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棚改后,村民若要房屋补偿,则每人85平米,若一家有4口人,就有4套房子,住两套,还可以出租2套;若要货币补偿,可以自行创业,发家致富。
月川棚改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林世耀的房屋丈量后,月川、新月、月河三个社区的领导班子都萌发了主动搬迁的念头,用实际行动支持棚改,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该负责人希望社区基层组织要继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要有“千言万语、千方百计、排除千难万险”的耐心与智慧,让各方参与到棚户区改造行列中来,形成拥护、支持、推进棚户区改造的浓厚舆论氛围。要以“5+2”、“白加黑”的方式提速,以全区一盘棋的理念,打赢月川棚户区改造的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