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倾听诉求,合理解决问题,积极排忧解难——东岸湿地公园项目工作组成了村民贴心人
耐心倾听诉求,合理解决问题,积极排忧解难——
东岸湿地公园项目工作组成了村民贴心人本报记者 杨洋2016-07-18 03:33:47
建设中的东岸湿地公园 本报记者 孙清 摄
〖核心提示〗
「众所周知,东岸湿地公园项目建设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此前,只要施工队进驻,会不停地遭遇部分村民频频阻工;几百亩水田因无法丈量导致赔偿搁浅等等。每一个细枝末节的小问题,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延迟东岸湿地公园开工。面对着错综复杂的问题,吉阳区东岸湿地公园项目工作组“抽丝剥茧”般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以真心换真情,做百姓知心人,赢得村民的支持,棚改工作顺利开展,东岸湿地公园如期开工。」
破解难题:
聚焦主题,集中查摆问题
东岸湿地公园项目处在东岸棚改区域内,由吉阳区东岸湿地公园项目工作组负责。工作组陈主任说,要想攻破东岸湿地公园推进难题,就要有胸怀全局一盘棋的思维。经过多次严密部署,吉阳区决定以一条排洪沟、一条防洪堤为主线,向四周发散,逐一攻破,推进棚改。
东岸湿地公园涉及东岸村委会丹州1至6组约600多亩土地。这600多亩地,有些有权属纠纷,有些积水无法丈量面积,情况错综复杂,如何破解征收难题?陈主任说,聚焦主题,集中查摆问题。
经过调查,这600多亩土地中约有60亩土地是月川和东岸村存在权属纠纷地,另外约500多亩土地为东岸村丹州1至6组村民水田,因长期积水,到目前为止无法丈量面积。正因为这些问题一直悬而未决,才导致村民频频阻工。
“湿地公园开建迫在眉睫,必须马上找到症结,然后对症下药。”陈主任说,最难解决的是水田的面积丈量问题,人多面广,情况错综复杂。只有把这颗扣子扣好了,才能为接下来的工作打好基础。
他说,存在权属纠纷的60亩地是水田,原本属于月川,然而,东岸的村民已经使用了30多年。前期的项目已经将补偿款发放给了月川,如今东岸的村民强烈要求给予适当说法。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陈主任说,充分尊重民意是关键,将尊重民意与棚改政策相结合起来尤为重要。于是,他多次邀请村民、村委会以及棚改办等多单位共同研究对策。尤其是尊重每一户村民的意见,倾听村民心声。查找症结后,最重要的还是解决问题。随后,吉阳区政府将水田的补偿款预拨付到东岸村委会,然后由村委会统筹分配。村委会根据水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补偿方案,针对不同的情况分别予以分配。只要补偿到位,村民都会主动“让路”支持棚改,不再阻工。
真情付出:
耐心倾听,逐一解决群众诉求
“赔偿款未到位,可是为了支持棚改,我还是将房屋拆除了。”丹州村一村民李先生告诉记者,一开始看到棚改小组人员,都嗤之以鼻,见都不见。几次登门拜访的陈主任用真情打动了他,后来他也成为了支持棚改的一员。他说,他6年前结婚,育有一子。因种种原因,2015年10月份才领结婚证。可是,根据派出所规定,要到2016年10月份才能办理入户。 “我读书不多,没有啥文化,弄户口的事挺复杂,不知道从何处着手。”工作组得知情况后,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并积极跟踪协调解决问题。工作组的实际行动感动了李先生。他说相信政府会认真考虑他的问题,给他一个满意的结果。在未拿到补偿的情况下,他愿意主动搬迁,配合湿地公园建设。
工作组成员符亮告诉记者,在李先生房屋周边,还有一户村民只要看到棚改人员,就二话不说拿起凳子准备“袭击”棚改人员。不过,即便遭遇“黑脸”,棚改人员依然面带微笑。经多次走访才得知,房子是该村民母亲所居住。若拆除后,年迈的老人就“无家可归”,临时过渡房全部都是单间,老人住得肯定不适应。了解情况后,工作组人员想法设法为其排忧解难,这名村民终于被感动了。工作组就是以这么一个个实实在在的行动,解决民忧、感化人心,取得村民的认可。
部门联动:
通力合作攻坚克难
无论是湿地公园推进,还是东岸棚改推进,部门合力,是东岸棚改加速推进的不二法宝。在棚改过程中,各部门如果不联动,难免会出现各自为战的情况,甚至出现工作上的冲突。
作为棚改人员,关键是要掌握好“火候”,哪些问题该协调哪些部门,部门什么时间出现恰到好处,等等,这些都考验着棚改人员的智慧与担当。
陈主任说,东岸湿地公园有一个养猪场,刚开始村民态度强硬拒绝搬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经协调环保、城管等部门联动,各部门通力合作,养猪场最终同意搬迁。
陈主任说,棚改任务重,提振精神气很重要;困难多,更需甩开膀子干活;群众不理解,更要发挥好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成为做通群众工作的能手。最难的难题党员来解,最暖的关怀百姓来受,发扬 “钉钉子”的精神,棚改人员要做百姓的知心人、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