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翻译公司搜集整理:《牛津英语词典》精选百词纪念一战爆发100周年 21世纪英语
《牛津英语词典》精选百词纪念一战爆发100周年
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牛津英语词典》的编辑们整理出了100个词语。它们有的在一战中被首次记载,有的在一战中流行,还有的正是因为一战才被创造出来。
令人惊讶的是,First World War这一说法出现在1918年9月——即这场战争结束前——的一篇日记中。而一般看法是这个说法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才出现,因为那时人们才意识到了前一场战争的巨大规模。
很多现在看来与二战密切相关的词语在一战中就已被使用,比如demob (1918)(复员军人), foxhole (1915)(避弹坑), 和strategic bombing (1918)(战略轰炸)。
Cootie(体虱)一词,起源于1917年的战壕里。新的研究发现另有两个不同的词语coot和cooty在战争初期(1915年)被使用,分别指“虱子”和“长满虱子”。这些词语的出现归根结底都是因为一种名为coot的鸟。19世纪出现的短语as lousy as a coot就和这种以身上容易长虱子而闻名的鸟类有关。
Cushy一词由印度的英国军队从乌尔都语带入英语,它在英语中首次出现在Rudyard Kipling1887年的记录中,用于表达“随和”的意思。这一词语在一战中的使用十分普遍,它从军队俚语演变为日常口语,被用于表达从“轻松”到“舒适”等各种意思。
德语是有关武器与交通工具的外来词的主要来源,例如minenwerfer(或diminutive Minnie)(迫击炮)以及U-boat(U型潜艇)。
相比之下,法语的影响更为独特。很多前线士兵使用的法语词是由他们读错的法语短语变为非正式的英语用法,例如Alleyman (原词Allemand, “一个德国人”), no bon (“不好”), toot sweet或tooter the sweeter(原词tout de suite, “立即”)。
不在前线打仗的普通人为war effort做贡献的概念在一战中被首次创造出来。War effort [(国家的)战争行动]本身就是一战中新造出的词,同样的例子还有rationing (1915)(定量配给),propaganda film (1916)(宣传片),和home front (1917)(大后方)。
《牛津英语词典》主编Michael Proffitt指出:“作为一部英语语言的历史学词典,《牛津英语词典》同时也是一部社会历史档案。我们借一战爆发100周年之机重温并修订了词典中与这场战争相关的语言和历史。”
“作为一场旷日持久的全球性战争,与之相关的词语规模和跨度自然非常庞大。”
“我们选出的词语体现了一战的特点:它带来的技术革新,它涉及的巨大范围,它对军事与平民生活产生的影响,以及它长远的历史遗产。”
“有些词语是现代人所熟悉的,另一些已经被遗忘了,但它们从语言的角度深刻地呈现出了一场残酷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