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双修” “双城” 建设精品城市】三亚市“双修”“双城”媒体座谈会昨日召开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让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推进“双修” “双城” 建设精品城市】
三亚市“双修”“双城”媒体座谈会昨日召开
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让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2016-06-23 07:54:27
三亚全力推进“双修”“双城”试点工作,让城市更美丽、更宜居。 本报通讯员 蒙明珠 摄
张琦讲话 岳进通报“双修”“双城”工作情况
本报讯(记者 陈吉楚 实习生谭佳)6月22日上午,三亚市“双修”“双城”媒体座谈会在市委一楼报告厅召开,中央、省、市新闻单位代表参加会议,就三亚“双修”“双城”试点工作及宣传报道进行交流探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琦出席会议并讲话。
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岳进通报了三亚“双修”“双城”工作情况。市委常委、秘书长鲍剑,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尚林,副市长邓忠、李劲松以及市有关单位负责人出席会议。
“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各新闻媒体工作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对记者们宣传报道三亚‘双修’‘双城’所做的大量工作表示感谢。希望各位媒体工作者今后继续关注三亚,为三亚鼓与呼,为三亚的发展建言献策。”张琦说,省委交给三亚的任务就是建设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三亚的发展牵动着全省,三亚的旅游市场牵动着全国,未来三亚将代表中国参与国际旅游度假市场竞争,因此三亚责任重大,压力也非常大,希望社会各界理解和支持,尤其是新闻媒体支持。三亚是媒体高度关注、燃点很低的城市,关于三亚的新闻很多,而三亚对媒体的态度是“尊重媒体的监督,赢得媒体的尊重”。三亚愿意与媒体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倾听媒体的声音,在媒体的监督中成长,通过媒体的宣传报道寻找自身的问题,并不断改进、完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张琦说,三亚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同全国其他城市一样积累了“城市病”,因此“双修”“双城”显得尤为重要,就是要通过山、海、河、城的修复使城市面貌得到根本的改变。三亚在“双修”过程中,大力打击违法建筑、清除广告牌匾,致力于打造简约美;城市色彩主要以白色、浅暖色为主,同时还做好城市绿化和亮化工程。三亚引进“大脚革命”理念进行海绵化建设,保护湿地、公园和红树林;地下综合管廊已在海棠湾建设示范段,以此来解决管网反复开挖的问题。张琦强调,三亚要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让百姓能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实现国际化精品城市建设目标。
张琦表示,当前三亚的发展重要的是要抓规划、打基础,要谋划好未来,并走向未来。要按照“东精、中优、北进、西拓”的思路,做精做美东部,做优中部一湾三路改造,加厚北部,打造西部新区。他说,西部是三亚的短腿,未来三亚要在西部打造崖州湾新区,规划建设好崖州中心渔港、南山货运港和红塘湾新机场,以海港和空港“双港”驱动带动三亚发展。新区要建设成现代化的城区,做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海绵化建设,请大师规划设计,留住古崖州的乡愁。同时,要发展好能让三亚转型升级的新景区、新酒店以及旅游创意智库团体,让三亚的发展更加长远。
会上,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新社等媒体记者分享了宣传报道三亚“双修”“双城”工作的亲身体会,并对持续做好三亚“双修”“双城”宣传报道提出建议。他们希望多关注“双修”“双城”建设过程中的人的故事,作品多些温度;举办“双修”“双城”摄影比赛,营造良好氛围;抓住时间节点,宣传好“双修”“双城”;多关注城市治理管理细节;建立“双修”“双城”动态发布制度等。
会前,中央驻省、驻市媒体记者以及市属媒体记者参观了三亚湾沙滩植被及生态修复示范项目、抱坡岭生态修复工程、市民果园、三亚西河治污项目等“双修”项目。记者们对三亚大规模、大手笔进行“双修”试点工作后的崭新变化给予充分肯定,点赞三亚山海河修复工作,并表示要加大力度宣传三亚“双修”“双城”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