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至2015年 三亚受理毒品犯罪案件1348件
本报讯(记者
张雪锋)6月23日下午,在国际禁毒日到来前,市中级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近年来三亚市两级法院毒品犯罪案件审理相关情况。据悉,2011年至2015年,全市两级法院共受理毒品犯罪案件1348件,判处罪犯1501人,有力打击了毒品犯罪。
据市中级法院介绍,近五年来,全市毒品犯罪案件呈现出多个特点,例如毒品大案要案增多,部分案件毒品数量巨大;大宗毒品犯罪中共同犯罪比例突出。据法院方面分析,在市中级法院审理的36件大宗毒品犯罪案件中,2人以上共同犯罪案件25件,占69.4%。 据介绍,近年来,在全市毒品犯罪案件中,少量、零散贩毒案件仍是主要毒品案件类型。由于对毒品犯罪一直以来的严厉打击,许多犯罪分子为了逃避打击,多数以小包贩毒、零散销售的形式贩卖毒品,这种“蚂蚁搬家”式的贩卖毒品犯罪成为主要的毒品犯罪案件类型。此外,从近年审理的毒品犯罪案件来看,毒品贩运主要线路明晰,跨省毒品案件频发。我市毒品贩卖、运输活动呈现典型的“外源流入,本地销售”的特点。在涉案毒品种类方面,种类多,新型毒品不断出现。各类新型混合毒品、合成毒品如氯胺酮(俗称“K粉”)、二亚甲基双氧安非他明(MDMA,俗称“摇头丸”)、“神仙水”(混合性液体毒品)、“麻古”等因其具有更高的“娱乐性”和更低的“毒害性”,常常出现在酒吧、宾馆、KTV等娱乐场所,并有蔓延增长的趋势。 针对全市毒品犯罪呈现的新特点和新问题,市两级法院主要从四个方面加强打击毒品犯罪,积极参与毒品综合治理。一是坚持依法从严惩处毒品犯罪,积极参与毒品综合治理工作。依法严惩大宗走私、贩卖、运输毒品等源头性犯罪,严厉打击毒枭、职业毒贩、累犯、毒品再犯等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的毒品犯罪分子,该重判的坚决依法重判直至死刑。同时,加大对零散贩卖毒品尤其是多次贩毒的被告人,以及具有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强迫他人吸毒等犯罪情节被告人的处罚力度。另外,对毒品犯罪采取严格适用非监禁刑的原则。除暂予监外执行或公诉机关撤诉案件外,近五年来没有一起判处缓刑或免于刑事处罚的毒品犯罪案件。二是保障诉讼权利,注重程序和实体公正。三是强化办案联动机制,形成打击毒品犯罪的工作合力。加强两级法院毒品案件审判工作交流,加强与公安、检察机关的沟通,促使毒品犯罪案件证据搜集规范、全面,审查起诉及时、有力,形成打击毒品犯罪的工作合力。四是进一步加强禁毒宣传教育,积极参与禁毒综合治理工作。选择典型毒品犯罪案件,组织旁听、庭审直播和公开宣判,形成打击毒品犯罪的强大声势,深入学校、社区对重点人群开展普法活动,利用各类媒体对毒品大案要案进行宣传报道。
